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发布5年成绩单:2013年和2014年,本市全路网工作日交通指数稳定在5.5,比2010年明显降低,每天严重拥堵时间减少20分钟,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拥堵指数7以下的目标。
每天严重拥堵减少20分钟,这背后是本市疏解交通的一系列努力。
一方面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截至2014年底,本市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累计达到3065亿元,全市城市道路里程6426公里,较“十一五”末增长2.2%。29209公里的市域公路四通八达,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82公里,增长了8.7%。
另一方面是绿色出行增多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8%,比2010年提升8个百分点。
在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运营里程达到527公里,5年增长了56.8%。318座车站组成了网络化的运营格局。最近,地铁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2期也将开通试运营。地面上,公共交通的服务更加精细化,社区通勤快车、夜班公交、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城市旅游观光线路等多样化公交服务陆续推出。以2014年为例,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2235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18.5%。
还有一些小“手术”在路面上起到缓堵大举措。2011年以来,本市累计投资4.7亿元,实施了377项投资小、见效快的疏堵工程项目,国贸桥下、八王坟公交港湾等老堵点摘帽儿。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十二五”是首都交通行业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最大、路网承载能力提升最快、行业管理服务改善最明显、市民感受变化最多的时期。中心城交通拥堵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