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选择了说真话、说实话,承认“毕竟任何技术都存在失灵的可能”。那么,其他品牌或企业能不能别再不切实际地忽悠人啦?
昨天(9月16日)有报道称,丰田汽车公司宣布,没有研发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计划,而是更侧重于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在这里,中国经济网记者不禁要为丰田汽车点一个赞!
丰田汽车对于此举的解释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看来,“出于安全性考虑,只有人才能更好地驾驶车辆”。
的确,在过去的几年间,所谓的“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被人为地吹捧到不恰当的地位。
一 方面,传统的汽车厂家纷纷给出所谓“无人驾驶汽车”会在哪一年量产,会有怎样的时速,全然不顾现实的可行性。如;两年前,Volvo公司高层就表示,未 来,Volvo一定是第一家推出商用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他们希望在2014年,能够首先推出时速31英里的汽车,而正在研发的SARTRE项目最快能让 无人驾驶汽车达到每小时53英里。如今,2014年已过三分之二还多,那些“时速31英里”无人驾驶汽车在哪儿?
Volvo 计划2014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并希望在2020年实现完全不会导致乘客受伤的汽车系统。
另 一方面,谷歌等知名公司更是将所谓的“智能汽车”神话到已经梦想成真的地步。如今年5月,谷歌宣布:“计划部署至少100部全自动、双座、蛋形测试车辆。 这类汽车的车速为每小时25英里(每小时40千米),不配置方向盘”。为了遵守加州道路交通法规,谷歌随后表示,测试车辆将配置方向盘、刹车踏板和油门踏 板。
正如丰田设在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的技术中心副总裁Kristen Tabar所说,“终极传感器”其实早已存在,并非某项创新技术,而在于人类自身。人类有着视觉与听觉的先天优势,综合接收信息作出相应判断,这是机器不能取代的。
至此,丰田或许又成为一个戳穿“皇帝新衣”的小孩儿。
关于“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考量其是否能够量产或商品化,无外乎以下几个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装临时插拔方向盘,只为应对加州法规。
首先,这些“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是否能够闯过“法律关”。
两 年前,美国加州允许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加州合法上路。这也是美国第三个通过无人驾驶车辆合法上路的地方。但是就在本周,美国加州开始实行的机动车管 理法规规定,要求驾车人必须对汽车拥有“实体控制能力”。这意味着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安装方向盘、刹车等“实体控制设备”,否则将禁止上路行驶。而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不得不加装了“可以自行插拔的方向盘”,以通过加州汽车监管部门的审核。
事 实上,法律层面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一旦发生事故后,“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一方的责任如何判定,谁来承担?一个多月前,英国商务大臣凯布尔宣 布,英国将于明年1月开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但相关监管部门要求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必须有人监控,并且可以随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那么,这 还是厂家们吹嘘的真正“无人驾驶”吗?又有多少人敢坐、愿意坐在“无人驾驶”的方向盘后方“监控”呢?
其次是我们周遭的现实条件,是否允许或何时允许“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能够从容上路。
国情不同、道路状况各异,法规不同,文明程度各异,车况不同,驾乘技术各异……如此巨大、繁复的道路运行系统,众多不可预知的车辆或其他参与者,“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的设计师们到底做足了多少功课?
美 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旗下期刊《科学纵览》日前报道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潜在重大问题”。谷歌声称从2009年开始研发该项目, 但迄今为止进行过两次官方的(有政府监管部门人员在场的)测试工作。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测试的规则制定权居然属于谷歌自己。因此,人们有理由质疑:“谷 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官方测试:裁判or赛手”?曾“献身”该测试的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前局长Bruce Breslow,也认为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红绿灯跟前太过小心”,以至于行驶效率低下,有可能会对其他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难怪有网友表态:不看好谷歌,他的东西都是噱头,雷声大雨点小。
最后是人们是否能够在心理上容纳“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或者要花多长时间去适应、接受它?
直到目前,在国内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公开秀的,是某高档车品牌旗舰车型。一年前,在该车的上市发布会上。其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乘坐这辆“驾驶座无人驾驶”的智能驾驶试验车“赚足了眼球”。
但 是,这款高档车品牌的旗舰车型价格在一百万至两三百万元,置身后排的车主非贵即富。作为该品牌的高管,你可以“驾驶座无人驾驶”,为了推销产品吗!只有百 十米经过反复演练的路程吗!那么,其他身价动辄上亿元或更多的车主们,选择“无人驾驶”或“智能汽车”的初衷是为了炫酷,还是因为真“雇不起司机”而哭穷 呢?
在ITS World Congress 2014大会上,丰田展示了这款雷克萨斯。这款汽车配置了丰田自主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类似于Peterbilt,丰田将这款车的功能定为辅助司机而非完全无人驾驶。该公司表示,无人驾驶在未来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最后,还是引用本文开头的消息做结尾。丰田更加侧重于研发驾驶辅助的半自动驾驶技术,如车道保持技术、自动巡航控制、驾驶员注意力检测等等,“将作为人类驾驶的补充,而非取代品,毕竟任何技术都存在失灵的可能”。
丰田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选择了说真话、说实话,承认“毕竟任何技术都存在失灵的可能”。那么,其他品牌或企业能不能别再不切实际地忽悠人啦?(记者 张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