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对着停车场无数楼层、分区时,相信很多人的表情会是“一脸大写的懵”。就算机智地拍下了车位的位置和标记,你也还得对照着毫无人性化可言的停车场示意图找路。因此,如何能够迅速在停车场找车成了很多人的共同诉求。
停车场找车的行为可以分成两部分。首先是定位车和人,其次是导航规划。其中定位是重点,导航规划相对简单很多。
室内定位技术
因此,我们今天主要讲室内的定位技术。由于 GPS 信号在室内受各种干扰影响很大,因此室内定位基本不依靠这种户外常用的定位方式。下图所列举的就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室内定位方式。
首先得说明,基于停车场找车的定位精度并不需要很高。用户只需要到达车辆附近,就可以通过自身记忆、唤醒车辆等方式找到车辆(暂且把这个距离限定在 10m 以内)。
因此,精度到达分米级的激光、超宽带无线电(UltraWideBand,UWB)技术考虑实现难度、成本等问题,并且需要使用者携带额外设备,并不适用于找车场景的室内定位。
Wi- Fi: 是目前商业应用领域比较主流的室内定位方式。每个无线路由器都有全球唯一的 MAC 地址,当手机开启 Wi-Fi 时自动扫描收集周围信号(无论是否加密、连接,甚至信号强度不足以显示在 Wi-Fi 列表中)时,可以获取其 MAC 地址;手机将数据发送到位置服务器,服务器检索每一个 AP 的地理位置,结合信号强弱计算设备的地理位置。
最近,三菱宣布利用声音配合 Wi-Fi 技术进行室内定位。具体做法是利用麦克风探测声波变化,得出用户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用户位置,配合 Wi-Fi 可以增加精度和定位速度。很多室内导航的地图软件,基本上也都基于 Wi-Fi。
当然,Wi-Fi 本身也不是没有缺点,例如路由器的位置信息需要经常更新。
蓝 牙: 在蓝牙 4.0 发布之后,低功耗的蓝牙技术促使这种定位技术发展。目前主要是苹果推出的 iBeacon,使用时需要在室内布置相应设备,用户需要打开蓝牙和 App。当用户下车时,App 会记录车位周围的 iBeacon 位置信息, 找车时 App 就会根据记录的位置和当前位置进行导航路径规划。
iBeacon 设备安装方便,成本也不高,但缺陷在于每个硬件需要单独维护,成本消耗较大。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的创业团队基于 iBeacon 进行相关停车场找车的创业,例如「点道找车」目前就已经在北京地区数十个商场上线。
地 磁定位: 简单说就是利用手机地磁传感器(指南针功能就是基于地磁传感器)感应地球磁场进行定位,需要预先录入室内每个位置的地磁数据。由于地磁本身始终存在的特 性,因此对于硬件的依赖较低,但对技术开发要求相对较高。地磁定位的精度最初较低,不过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团队研发出相应的产品,精度也进入了 10m 以内。
国内一家叫做识途的团队已经对外开放了相关开发者工具,用户也可以下载 App 体验,不过目前覆盖的商场数量相对较少。
LED: 利用摄像头捕捉 LED 的特定频闪进行定位,需要对现有的 LED 进行改造。
ZigBee: 主要用于工业的传感领域和智能家居方面。
RFID: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数据(不需要物理或光学接触)。一般都是采用刷卡的方式进行区间定位。
计算机视觉: 简单说就是通过摄像头,识别室内环境进而定位的技术。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还出现了基于摄像头识别,判断车辆位置的方式。用户停车时,每个车位上的摄像头就会拍照并且识别记录,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车牌来找到车辆。我们在北京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就见到过这种方式的应用。
还有一种在每个车位放置特定二维码的方式,用户在下车时扫描车位二维码,找车时扫描停车场内任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定位并且导航。
此外,利用手机传感器监测用户运动的惯性导航也能增加室内定位的精度,一般作为其余定位技术的辅助。
关键还是方便
总结下来,室内定位技术需要让用户尽可能便利的感知人、车的位置。
因此室内定位技术首先得有,其次得好用。对于停车场,关键在于快速适配普及。上面介绍的每种方式都有各自优缺点,但考虑到相关设备、技术成熟度和实现难易,蓝牙和 Wi-Fi 依然是目前可见技术中最适合大范围使用的。
不过在应用中还是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实际场景(软硬件基础设施、技术、成本等因素)才能确定最适合方案。
对于用户来说,技术必须要易用。影响体验的关键在于感知的难易程度和使用学习成本。
考虑到用户使用最频繁的设备基本上是手机,因此基于手机的解决方案肯定相对较优(可穿戴设备其次)。任何增加学习成本的方式都会影响用户使用积极性。在同样 使用手机的条件下,安装 App 的成本就比使用现有 App 的成本要高。使用微信推出的「摇一摇∙周边」功能就是蓝牙定位应用的最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