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社会各界都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快速发酵成型的大蛋糕,但是北京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振飞却发现,想挖走一块蛋糕并不容易。
王振飞经营的公司主要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尽管北京近期宣布征收充电服务费,但是一个多月来,依靠服务费的收益并不乐观,短期实现盈利的预期基本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局面仍在持续。6月26日北京的汽车牌照发放中,参与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的有6454人,创下申请人数纪录,同时新能源牌照的申请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据了解,12%的申请人未获得新能源购车指标。
实际上,目前新能源车由于电池续航能力的限制,对充电设施有较大依赖,然而,目前社会充电桩的保有量并不能满足电动车的使用需求。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内新能源车与充电桩数量的比例是4:1,与1:1的最佳比例相差较远。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相关产业开始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然而,社会资本在充电桩的投入中,不仅盈利难,“建桩难”的现实同样存在。不仅如此,充电服务费这一单一的盈利方式也让部分企业难以维持。
面临盈利难、建桩难
“靠充电服务费盈利是十分困难的。”王振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北京当地的政策,自今年6月1日起至2020年1月1日,公共充电桩每千瓦时收费的上限标准为当日北京市92号汽油每升最高零售价的15%。比如,7月7日北京92号汽油每升价格为6.58元,北京当地充电桩企业最多能收取每度电0.99元的充电服务费。
然而,实际的收费要低于这一上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北京公共充电桩经营企业发现,多数企业目前的服务费约在每度电0.7~0.8元。 “消费者对于充电服务费还是比较敏感的。”上海赛特康集团董事长庞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较高的服务费可能会促使消费者选择其他的充电方式,比如 从室内“飞线”充电。
据庞雷介绍,目前社会资本建一个普通规格的慢充充电桩成本大约在4万~5万元之间,再加上后续维护的成本,如果按照每度电0.8元的充电服务费标准,庞雷预计需要5~7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除盈利困难外,车位也是充电桩企业面临的难题。据王振飞介绍,建设充电桩还需要与能够提供车位的商业地产或物业公司沟通,而这样的沟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按照赛特康的计划,今年将在北京建设100个充电站,然而目前仅完成了14座,其中大部分都因为各类协调问题而不得不在今年下半年集中开工。 “公共车位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安装充电桩以后没有车充电的话这个车位就只能空着,对物业经营是不利的。”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助理董事曹培 祥向记者表示,“此外,很多物业公司也没有管理充电桩的专业人才。”
业内人士呼吁国家补贴
这些充电桩企业不得不面对短期盈利难的现实问题,于是在充电服务费之外找寻其他的盈利途径。
“我们充电桩带来的收入中,已经有25%到30%的利润来自于充电服务费以外的领域。”庞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中,充电桩的桩体广告占据了较大的一部分。此外,普天、赛特康、奥特迅等充电桩企业还同时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租赁业务。
但庞雷告诉记者,“广告收入需要充电桩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总体盈利。”在他看来,充电桩经营企业的盈利门槛仍然较高。
庞雷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将在北京建设共计3500个充电桩,到2017年底将在北京总共建成1.9万个充电桩。
然而,并不是每个充电桩企业都能通过规模化的投入扩大盈利规模。“我们在关注电动车后市场的增值服务。”王振飞向记者表示,充电网科技目前仅有 1500个充电桩在运营,但来自充电服务费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持公司运营,为此,充电网希望以充电桩为切入点,拓展包括电动车保养、预约充电等服务,从而拓 宽盈利渠道。“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多依然是充电设施盈利的前提。”王振飞向记者表示,在目前的条件下,他的公司近年无法实现盈利。“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补 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充电桩建设推进缓慢和充电服务费的征收都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量。”因此在他看来,在这方面国家 的补贴显得十分必要,也将直接影响到充电桩企业在业务拓展初期的投资热情。
政策动向
充电桩指南有望本月出台 或加速社会资本进入
◎每经记者 刘卫琰
电动车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充电桩的建设问题,将在政策层面率先破局。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的话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预计将于7月出台,与之相配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也将同时发布。”
一位参与《指南》制定的消息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南》初稿已经完成,将于近期出台。”
这位消息人士透露:“《指南》的出台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将是极大的利好,这将解决消费者购车之后关于充电桩安装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南》的出台将加速社会资本进入这一行业。”
长期以来,充电桩一直是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难点。虽然目前有一部分社会资本开始进入,但是整体发展效果并不突出。据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诸多地区充电桩建设数量都离发展规划有不小的差距。
引导社会资金加速进入
7月2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学术沙龙”第一期活动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表示,《指南》已经具备了出台的条件,目前正在走程序,有望在本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一同出台的还包括《指导意见》。
对此,一位参与《指南》制定的消息人士证实了上述说法,并表示:“《指南》的出台主要是解决消费者如何安装充电桩的问题,主要包括充电桩怎么建,建设流程、建设范围等多个方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南》对谁可以建设充电桩、也就是充电桩建设主体和进入标准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而这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充电桩行业。”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另有一位接近《指南》制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从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之后,我国各个部门就开始在各自的职能范围之内制定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
据了解,由工信部主导制定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已经正式出台,即将于近期发布的《指南》也是这一系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指南》的制定是由国家能源局主导,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是参与者之一。今年初就已经完成初稿。将来《指南》下发之后,各个地方政府还将根据需要结合发展实际推出具体的实施细则。”上述参与《指南》制定的消息人士透露。
同时,这位消息人士指出:“此次《指南》将不涉及包括充电接口在内的相关标准,最新的充电国标将于近期正式公布。在这一标准公布后,中国的新能源车将有望实现充电接口的统一。”
加速破解充电桩瓶颈
无论是《指南》的发布将为充电桩行业引入社会资本,还是即将推出的充电新国标将统一充电接口,对于破解目前充电桩数量少、充电难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虽然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在快速增加,但是充电桩建设的速度并没有跟上。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但已经建成的充电桩只有3万多个,这就意味着平均4辆车才有一个充电桩。
以北京为例,北京青年报报道,2010年、2011年北京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比例为1:1,后来变成了1:2,2014年则变为了1:3。
广州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据《南方日报》报道,日前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易鸣透露,广州至今共建成了1500多个充电桩,离之前设定的到今年底建成9970个充电桩的目标距离甚远。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充电桩领域,部分大企业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这并不利于我国充电桩规模的加速扩充。”
虽然目前包括上海富电科技在内的部分民营资本已经进入,但这还仅仅是星星之火,难以新成燎原之势。
因此,上述参与《指南》制定的消息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指南》出台,充电桩建设主体标准明确,将会有更多参与者进入,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充电桩建设规模的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提升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