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涉“内鬼车牌”流出案:在前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有关公职人员通过内外勾结、伪造票据等手法,骗取非营业性客车额度近5000张,价值高达2亿余元。
有博友认为,“内鬼车牌”的出现,反映出车牌“拍卖+摇号”运行机制不完善、不透明的缺陷。这一事件也再次发出警示,权力只有在阳光下公开透明 运行,滋生腐败的寻租黑箱才会消弭于无形。有博友建议,要想根本杜绝“内鬼车牌”,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对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交通管 理体制改革。
运行机制不透明
据悉,此案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认为11名被告人诈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案的11名被告人中既有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也有二手车经纪人,还有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部分为无业人员。
博友“华归”认为,国税局与黄牛里外勾结,违法发放车牌多年未被发现,与政府监管不力,拍牌上牌过程复杂、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关系。一个公正透 明,受到政府和群众双重监督的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个人的拍牌公平性,过程不透明则直接造成了拍牌过程有很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博友“Allenlqc-SMEbanker”建议,有关部门彻查“内鬼车牌”问题,并公开回应民众关切。他认为,限牌没有缓解高峰出行拥堵情况,反而车牌拍卖价格创历史新高,现在又曝出这样内外勾结的丑闻,理应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监管亟待加强
有博友认为,在“限牌”的行政管制背后若缺少公开、透明的监管,很容易滋生腐败空间。上海车牌素有“史上最贵铁皮”之称,因为需求量日益增长,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牟利空间,如果监督体制跟不上,尤其是问责不严,就会导致违法成本低,从而难以遏制权力寻租的冲动。
博友“王敏”表示,在一牌难求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在制度并不完善、权力寻租空间巨大的背景之下,公众还存在很多质疑。这样的“内鬼车牌”还 有多少?是否仅限于上海一地?又是否有更高的权力保护伞参与其中?这张“最贵的铁皮”背后还有多少公众未曾发现和了解的猫腻?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尽快 给出答案。
博友“魏蓝”表示,“内鬼车牌”的存在不仅滋生了腐败、扰乱了管理秩序,也损害了社会公平,对这种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腐败问题,必须从严从重处罚。只有既堵制度漏洞、又斩幕后黑手,才能让伺机而动的设租寻租者失去可乘之机。
限牌不如疏导
有博友认为,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实行“限牌”制度,不能否认,一些大城市“限牌”的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对“内鬼车牌”的后续处理,不应 仅停留在对国税部门工作人员和少数几个“黄牛”的惩罚层面,而是要在堵住“内鬼车牌”流出的前提下,对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交通管理体制 改革。
“限不如疏。”博友“卢华泰”表示,从上海等地的实践来看,限了几年,该堵的还是堵,不如通过在拥挤区域内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等手段,完善城市交通管理。这样对市区的交通、生活、环境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