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半年考成绩近日“放榜”。在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也发布了销量公告,6月吉利汽车总销量为46574辆,同比增长达41%。2016年上半年, 吉利累计销售达280337辆,同比增幅11%,完成2016年整体销量目标的46.7%。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73.45万辆,同比增长12.78%。与大多自主品牌“得SUV者得天下”理念不 同,吉利在轿车销量上占据了很高比重并领跑自主品牌轿车市场。
“吉利汽车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一方面印证了吉利汽车在轿车方面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提高产能是吉利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向记者表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虽然在绝对销量上,吉利的表现并不最突出,但在SUV车型如日中天的市场里,吉利已经在轿车、SUV领域推出多款“拳头产品”,在各细分市场的均衡使企业整体竞争力有所提升。
“吉利目前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人才吸引方面,如何做到五湖四海各路精英被输送进企业并认同企业文化,否则吉利将面临人才断档。”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告诉记者。
两条腿走路
在中国车市目前SUV异常火爆的局面中,吉利却反其道而为之。在累计28万辆的销量中,SUV的占比不足20%,吉利上半年在自主品牌中的销量表现全靠轿车“撑门面”。有分析认为,从长远看,吉利可能会成为自主车企中发展最均衡最稳健的企业之一。
作为吉利最引以为傲的中高端轿车,博瑞在品质形象和市场销量上,都是个“优等生”。数据显示,博瑞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24786辆,月均超过 4000辆。同时,新帝豪、新远景都分别在A级车自主品牌市场领跑。6月,新帝豪销售16969辆,上半年的总销量达106959辆,同比增长6.7%。 同为A级车的新远景6月销量为6069辆,上半年总销量达到67925辆,同比增幅达24%。
钟师认为,吉利的SUV销量不及轿车,主要源于企业在SUV战略方面发力较晚。而吉利的轿车策略发展主要得益于长期受到沃尔沃的影响。吉利在技术理 念、品质要求,以及整体的外观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学习沃尔沃的各项技能。据记者了解,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基于CMA平台研发的代号为“L”的全新品牌 车型的基地正在审批,CMA平台的使用将使得沃尔沃品牌与吉利旗下“L”品牌实现共线生产, “吉利和沃尔沃大量的共享十分实惠,融合与共享也会降低双方的成本。”钟师表示。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吉利目前的态势是均衡发展的典范。钟师对此表示,很多自主品牌过于关注短期销量,而不注意企业的产品结构。比如现在中国车市 SUV火,什么火大家就做什么,没有长性。于是产生了很多机会主义者,长此以往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相比于此,吉利一环一环做全线产品稳扎稳打,厚 积薄发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每款车都能站住脚,则企业的正面形象就会慢慢直入人心。规模要靠好的产品堆积起来,对比合资企业,每一款产品都有不错的经 济效益,这样的企业才是健康发展的。
人才短板
对于吉利来说,下半年的当务之急是对博越的产能提速。杨学良表示,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吉利从5月开始对春晓基地生产线的排产做了调整。“由原来的博越和与博瑞1∶1比例排产改成按照2∶1比例生产。”
招商证券汽车分析师梁勇活称,博越订单需求量巨大,但产能仍然供不应求,公司已临时停止接收新订单。“宝鸡工厂逐步投产后,博越产能瓶颈有望缓解。 年底前如果两个工厂提产顺利,博越月销量可达到2万辆。“对比帝豪GS,由于在临海工厂生产暂时没有产能瓶颈,并且该产品目前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因而供需 两旺导致销量提升。”
但吉利显然并不满足于此。杨学良表示,在上述两款新车之外,吉利还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远景SUV,以此进一步拓宽公司SUV产品线。同时,还会推出 帝豪A 级轿车以及博瑞行政版、全新金刚CROSS、熊猫自动挡等小改款车型。“新产品导入的速度和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吉利在研发领域的愈发成熟,这是一种 长线的增长。”梁勇活称。
由于近年来吉利与沃尔沃技术逐步融合,吉利的研发能力在自主品牌里显得后劲十足。平台化的公司生产线让吉利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式。“这种优 势令吉利在自主品牌中能够对市场做出精准定位,因而公司的新帝豪、新远景、博瑞和改款金刚等四款新车型能够获得市场认可。”梁勇活认为。
钟师认为,在现在的车市大背景下,对自主品牌的评价销量和产品口碑要分开讨论。好的产品只有扎实的堆积才会产生长远价值。好像奇瑞前几年排名不错, 但是经常一上一下,表现很不稳定。自主品牌以前走了很多弯路,靠短时间堆产品是经不住市场检验的,推倒了重来不仅没有经济效用,同时也浪费了很多研发费 用。大家现在悟出了什么样才是健康车企的正道。“对于吉利来说,目前阶段最重要的关注点是要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堆积,为自己的品牌建立口碑。继续同沃尔沃深 度合作,加深对汽车的理解。”
“现在做事的都是些老将,很多岗位都是走马灯似的换人。”如何调整人才结构,如何包容五湖四海的技术精英,做强企业文化是李书福在管理经营方面迟早 要面对的问题。“虽然在眼前不是主要问题,但企业如果要做长做持久,内部文化是需要持续重视的。如果只埋头研究技术生产,而忽视人才梯队建设,此方面的缺 乏将会考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耐力。”钟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