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伴随着一辆簇新的“艾瑞泽5”驶下生产线,奇瑞汽车迎来第500万辆汽车下线,由此成为第一个乘用车产量突破5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
18日上午,在奇瑞汽车芜湖工厂,举行了主题为“下一个500万,奇瑞让你更精彩”的第500万辆汽车下线庆典,芜湖市长潘朝晖、中国汽车工程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等政府与行业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代表、媒体记者、产业链合作伙伴、员工代表近千 人出席了庆典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1999年12月18日,“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奇瑞汽车迎来第一辆轿车“奇瑞”下线,16年后的2015年12月18日,奇瑞实现第500 万辆汽车下线。在第500万辆汽车下线前夕,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在“致奇瑞500万用户的一封感谢信”中表示,跨越16年的两个12月18日, 是历史给奇瑞的两个“原点”:从第一个原点起航,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第二个原点,奇瑞从500万为起点再出发,为将奇瑞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 品牌再次出发。
在庆典活动现场,奇瑞车主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爱车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奇瑞汽车的喜爱与信任。奇瑞汽车常务执行副总经理陈安宁向广大奇瑞车 主表达了感恩之情,他说:“感谢奇瑞全球近500万用户,因为你们16年来的付出、支持和期待,让我们深感肩上责任之重,更加坚定我们要造‘好车’,来回 报你们的厚爱”。
芜湖市市长潘朝晖在庆典活动上表示,奇瑞汽车成立之初,筚路褴褛,到如今500万辆车轮滚滚,记载着奇瑞汽车成长道路的艰辛,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追赶世界的坚实步伐。奇瑞的发展,为芜湖市乃至安微省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已成为芜湖市的一张最响亮的名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在讲话中表示,在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中,奇瑞汽车扮演了一个先锋和探路者的角色,奇瑞汽车从0到 500万辆,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摸索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奇瑞的探索就是汽车行业的探索,奇瑞的创新为其他中国品牌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所以奇瑞的500万辆的成就不仅属于奇瑞,更是属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
下线庆典活动简朴、真挚而又隆重,既诠释了奇瑞自主创新发展的品牌基调,又展现了奇瑞汽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探索、创新、突破和成长,展示了企业与用户、员工、政府及合作伙伴等共同发展的经历。
坚持创新: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
奇瑞公司成立18年来,依靠“模仿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开发”的成长路径,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5%-10%, 10多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到发动机、变速箱、关键材料、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从设计、开发到试 制、试验的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开发了国内第一款TGDI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第一台CVT无级变速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掌握发动机管理系 统(EMS)技术的中国品牌企业,从而成为我国首个掌握高端发动机、底盘、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和自动变速箱等汽车四大关键技术的汽车企业,打破了国 外企业对于汽车核心技术的垄断,并凭借《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汽车企业。
18年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截至2015年上半年,奇瑞汽车累计申请专利10165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7308件,位居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第一位。
由于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2008年,奇瑞荣获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2011年,在国务院委托经济日报、清华大学组织的“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评选中,奇瑞位居第3位(其余依次为:中国航天、中国南车、华为技术、潍柴动力、海尔等)。
在国际化方面,在“无内不稳,无外不强”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奇瑞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 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目前,奇瑞产品已经走进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累计出口销量超过 120万辆,在海外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同时在海外建立了1100余家经销网点和900余家特约售后服务站,形成了较强的市场辐射能力,在一些国家市场 如伊朗、委内瑞拉、智利、埃及等已跻身主要汽车品牌行列。
由于在国际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奇瑞在一些海外市场形成了较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9月份,在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东盟 中心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5年度“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一带一路”)评选中,奇瑞汽车荣获中国“最佳海外形象”企业第三位,位居装备制造 业和汽车行业第一,并超越了众多知名的互联网和家电业品牌巨头。
在新能源领域 ,奇瑞公司自2000年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国家863项目为载体,以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联合国内顶 尖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研发,建立了完善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试验中心、试制中心等,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 件和核心技术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一整套关键零部件研发、试验、应用标定及产业化的能力,完全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标定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