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侧停车
停车数据将输入统一平台计费
8日,市人大代表分三路,视察了治理交通拥堵情况和停车治理工作情况。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前将初步建成市级路侧停车动态监测和电子收费监管平台,在城六区和通州区完成10%左右路侧停车位电子收费系统建设,为实现全市范围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提供试点参考。
目前,这些试点区正在做方案设计,预计参加试点的路侧停车位近4000个。启动电子停车收费后,停车收费员只能通过手持POS机刷银联卡、一卡通或ETC卡等方式收费,见不到现金。停车人则可利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等方式付费。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前的咪表收费不同,即将启动试点的电子停车收费系统将通过安装地磁或视频设备,记录下停车车辆的车号、车型、停车时间等基本信息,相关数据将传输到全市统一的后台,通过计算机计算停车时间和费用,实现电子计时收费。
如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试点成功,明年还有望在更大区域推广。试点成功后,则会考虑与其他部门联合,停车不缴费的车主,可能会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另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整治违法停车295.2万辆,同比提升25.7%。
配建指标
全市停车位家底缺口约百万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停车普查工作已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对全市停车资源供给及车辆停放情况进行地毯式调查。目前正进行普查数据复核,年底将完成全市及各区停车普查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年底前各区研究出台停车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近三年车位增量每年约10万个,目前全市尚存约百万个停车位缺口。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也介绍,目前正在逐步提高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2015年起按照0.3至1.3车位/户的新标准提高了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现在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类审批项目已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市规划国土部门正在开展公共停车设施配建指标调整工作。
至于原本没有停车位配比的老旧居住区,会鼓励其挖潜建设停车位。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将研究采取“区主市配”的方式,由各区对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建设进行补助,市财政予以配套奖励,继续推进城六区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工作。截至2015年底,城六区共完成老旧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75596个。
今年北京还将新增建设8个停车管理示范小区,积极推广错时停车,引导、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大院、商业设施和写字楼等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
市交通委表示,将加快基本停车设施特别是居住停车设施建设,争取利用3-5年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效。
使用强度
2018年起削减“摇号”指标
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方面,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会控制在600万辆以内。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74万辆,根据“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到202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和明年的小客车新增额度均为15万辆,预计从2018年起,将进一步减少年度小客车指标配置额度。
新京报记者查阅公开报道了解到,市交通委主任曾透露,2018年起小客车指标将继续减少5万,每年变为10万个指标,这种缩水状态将持续到2020年。
同时,北京市还将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产业,尤其是促进新能源小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方式。
“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也会继续实行,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有关政策方案研究方面,该负责人说,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召开专题会,听取《北京市机动车出行调节办法》立法工作汇报。
在停车立法方面,目前已在对《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实行两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完成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的立项论证报告和草案初稿的起草,从“明确定位、理顺体制、增加供给、盘活存量、规范经营、整顿秩序、引导需求”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制度设计。
缓解拥堵
今年交通指数同比下降近一成
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0月,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为5.3,相比去年同期的5.9下降8.6%,中心城交通运行状况有所改善。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市轨道交通已开通18条运营线路,总里程554公里,运营车站334座,工作日日均客运量上千万人次已成常态,2016年4月29日客运量达126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今年正在加快推进16条(段)在施线路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八通线南延,在建里程约300公里。年底前,地铁16号线北段将正式开通运营,载客量为史上最大,车站站台长度也达186米,16号线北段10座车站已开始空载试运行。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组织对全市334座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接驳现状进行调研,全面排查梳理,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将结合轨道新线建设,因地制宜地同步规划各类接驳换乘设施,包括步行道及过街设施、自行车存放设施、公交接驳站点及场站、小客车驻车换乘停车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