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纯电动车有两个无法逾越的物理瓶颈,一个是充电速度,无论科技怎么发达,充电速度也无法比上加油速度,除非我们有本事把充电功率压到5分钟以内,这充电瞬间等于创造了一个小太阳。第二个物理瓶颈是能量密度,人工制造材料能量密度是无法超越氢的。
作为新能源的出口,氢气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去年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的首支电视广告,广告语是“Feuled By Bullshit(牛屎)”。
吃屎就能跑
丰田的概念是相当环保,我觉得以后家里养头牛就行了,天天等它拉屎。果不其然,丰田正是采用堆肥的方式衍生出氢气燃料为车辆提供动力,并推出了世界首款燃料电池量产车Mirai,还获得可观的市场销售回报。丰田本田两家针尖对麦芒,你玩儿什么我也要玩儿什么。于是在丰田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燃料电池车Mirai后不久,本田也发布了自己的燃料电池车Clarity。
其实氢燃料电池已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早就应用在航天领域。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阿波罗”飞船就安装了这种体积小、容量大的装置。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高效先进的制氢技术发展,很快,氢燃料电池就被运用于发电和汽车。波音公司于2008年4月3日成功试飞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一架小型飞机。
这意味着未来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将给人类带来更多未知的质量性提升。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氢燃料这么厉害为什么还不赶紧投入到量产当中去。
首先要解决的是氢气的来源问题。氢气不像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的最主要组成因素,想得到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但这个方法不经济,能量损失也极大!你想,先从电解水开始,耗费电能,产生氢气,氢气再发电过程中还会有能量损失;电解水的电也是以煤电为主发出来的,烧煤发电也会有能量损失。任何能量创造都会以牺牲相关物质完成。就像钢铁侠的铁甲装,也不是完全靠特效飞起来的,在故事情节里编剧的解释是通过太阳能,电池,以及内建以吸收贝塔粒子为燃料的发动机带动飞行的。
其次金属铂的稀缺。在氢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中会用到金属铂作为催化剂。这种金属就是比你送给女朋友的24K金更贵的那个铂,物以稀为贵,这个铂就是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的关键,但完全没有规模化后成本减少的效应,反而需求越多就越贵。
最后氢气的安全性。有人说带着氢气瓶就像带个氢弹。时不时都有爆炸的风险?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它的扩散性极强,氢的扩散系数比空气大3.8倍,比汽油大7.5倍,相对来说,比汽油安全,即使少量的氢气泄漏,可以在空气中很快被稀释成安全的混合气。氢气的比重小,这使得事故时氢气的影响范围要小得多。
如果解决了以上的几个瓶颈,就汽车市场的造诣都无法估量,但短期内正如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一样,大规模的应用还需要很多配套设施。
不过本田在东京安装的全球第一座高压水电解型制氢站开始了验证实验阶段,这将会是燃料电池车普及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