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汽车讯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据businesstimes网站报道,在一个行业中,如果跑在最前面的两位选手要联合结盟,通常都会激起反垄断监管部门对他们 的审查。目前全球两大搭乘服务巨头——Uber技术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搭乘公司滴滴出行,在中国的大规模并购同样也是行业中罕见的案例之一。
滴滴决定收购Uber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运行部门,从而形成一个价值约350亿美元的巨型搭乘共享服务行业,并借此控制中国国内超过90%的搭乘共享市场。但 是来自法律界的人士和行业专家认为,尽管这项备受瞩目的收购是由滴滴——这家满怀善意的国内行业楚翘发起,按照一般情况,中国商务部和其他反垄断监管部门 可能会拒绝这样的做法。
帮助这项收购交易最终成功通过反垄断调查的机会,也许会来自中国政府对搭乘共享行业监管框架形成的努力。对中国政府来说,搭乘共享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也缺乏与之相关的经验。
尽管Uber和滴滴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已有数年,而政府也仅在上个月才公开表示要让搭乘共享业务合法化。监管部门有可能会对滴滴所在的这一市场给出一个慷慨 的分类:尽管滴滴在搭乘共享领域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同样,监管部门的法律表述也许只能算作是给全国搭乘共享运输系统中唯一一家选手的评分。
黄勇(音)是来自中国反垄断委员会的一位高级成员,也是国务院政策咨询方面的专家。他认为:“对于这一收购垄断地位的确定,需要非常复杂和专业化的认定过程。通常年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数据并不能反映行业全貌”。
“对于滴滴收购Uber的案例,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划分界限,这一市场划分必须要与目前运行的搭乘服务高度吻合,因此也需要有关部门对这一行业进行大量的精准研究”。
中国商务部下属的反垄断局是评估这项交易反垄断影响的主要部门,当然其他政府部门也可以参与评估。8月2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 示:Uber和滴滴公司未向有关部门提交正式的申请资料,因此对这项收购“未开展实质性的行动”,但是这并不影响商务部在反垄断方面展开调查。
如果要从商务部反垄断局通过审查并获得收购批准,通常各相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需要超过4亿人民币(约8100万美元),同时各家公司年联合收入还需要超过20亿人民币。
反垄断部门的正式审查可能会需要数月时间。但是如果政府监管部门接受滴滴公司报告年收入低于以上垄断调查门槛,则反垄断局可能会简化审查,并允许这项收购交易通过。
滴滴公司和Uber中国公司也均表示,由于大量补贴经费的支出,两家公司在中国都是亏损经营的。
来自金沙江创投公司的经理人理查德·利姆(Richard Lim)表示,对这项收购有利的一个方面是,目前政府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对那些拥有数百万职工的国有企业监管的高度敏感性,比如对银行业和钢铁企业的监管, 而不是去过分关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第四代移动互联网无线服务牌照发放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纳入其他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削弱中 国移动集团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最近一连串技术行业的并购交易都毫无悬念地获得通过:美团网和大众点评通过并购整合了国内美食和团购互联网业务,而赶集网和58同城则并购整合了国内分类广告业务。
作为滴滴出行的早期支持者,理查德·利姆表示:“中国反垄断调查主要倾向于对那些大型传统行业的关注”。
“在 中国,反垄断监管部门对技术型公司并不是特别关注”。如果滴滴与Uber此次的并购交易最终成功实现,则政府部门预期将会对滴滴所从事的搭乘共享服务保持 密切关注;如果滴滴的目的旨在抢夺市场份额,政府预期将会逐步取消对其的补贴。大多数出租车公司——很多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指责滴滴公务的快速扩 张。他们认为,滴滴的这种做法威胁到出租车司机的生计。
然而在中国国内,如果没有得到政府实权部门的先期确认并获得他们的认可前,很少会有重要的举措贸然推出。顾忌到数百万用户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不排除滴滴会首先去试探了解政府高层的意见。
作为一项反垄断调查额外的威慑,中国商务部反垄断调查局从今年1月份开始,一直对Uber和滴滴公司的并购保持沉默。
董徐(音译)是来自易观国际的市场研究人员,她表示:“滴滴与Uber的并购,将会使国内搭乘共享市场更具竞争活力”。她同时认为,鉴于搭乘共享行业不断发 展的速度,甚至规模相对较小的易到(其背后支持者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乐视),和已公开上市的Ucar公司,都已经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他们“都已经准备好去抢占那些获得补贴较低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