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和不安在第一次“发言”中被化解
“从4年前的惶恐不安,对能力的不自信,到现在的沉着应对,心里最大的转变还是对‘人大代表’这样的身份的了解,以及对自身使命的确定,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王曼利面对记者时说到。
2013年,王曼利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二公司的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来自基层的她最开始对怎么样才能当好代表显得信息不足,于是“取经”就成为她做的第一件事。
“我记得我们单位旁边的工厂里有一位曾经的代表,我就想着向他取经,看看他当时当代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自己应该怎样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王曼利最开始的这种担忧,很快随着自己的不断调研、深入基层得到改善。
在2013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陕西团的小组发言中,王曼利主动申请发言,并提出了《希望将城市公交驾驶员列为特殊工种》的建议,在发言中她列举了自己驾驶公交车时从起点到终点的各类数据。
“一般一路公交车总共24站,过程中需要驾驶员需要踩1200多次离合、挂1200多次档位、每天打转向灯5000多次,大脑全天都在高速运转,担负着上几千人的人身安全……”回忆起当时的发言,王曼利仍然历历在目。
而就在自己的发言后,本来已经临近结束的小组谈论,瞬间被“点燃”了,有其他代表现场就表示她这个基层代表真是没白选出来,一看就是做了特别全面的调研,发言既接地气,又有理有据,后来在陕西当地的媒体上,她的发言被全文刊登。
这次的发言的被肯定,让她明白只要用心做好调研,充分了解,就能够提好建议,当好人大代表。“我感觉自己慢慢成熟了”王曼利说到。
“公交问题”不仅是自己的事更是老百姓的事
从开好自己的车,微笑对待每一位乘客,当一个“好人”、“好司机”,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王曼利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代表”。
于是在生活和工作上,王曼利似乎又多了好几双“眼睛”一样,对待身边事,她觉得自己不再是过客,而是参与者,因为她的一些好的建议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事。
在四年的履职过程中,王曼利结合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了多次调研,细心观察,的确发现了很多制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体会到“公交优先”本质上就是让“百姓优先”这一发展理念。
这让王曼利觉得谈“公交”的问题并不是谈自己单位的事,而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慢慢的有关于“公共交通体系”的概念在她的脑中形成。
“我在调研中发现,各级政府只有通过大力推进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才能解决‘大城市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使之成为治污减霾的最根本途径和最有效的手段。”王曼利说到。
在多次全国“两会”上她大胆建言献策,建议各级政府除了在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领域加快发展以外,更要重视和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投入,并给以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城市公交才是老百姓日常工作生活出行的首选,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的最紧密。”王曼利这么认为。资料图片:全国人大代表王曼利
履职5年替老百姓说话的同时自己也快速成长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关于增划公交专用道、吸引更多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关于加强公交车上严重治安案件防范》等等数10条的建议被逐一回复之后,王曼利心里的底气也越来越足,被认同和被认可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她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这才是她最在意的。
“四年来,我感到‘人大代表’是一种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需要兼顾依法履行职责。我就像是一座桥,一边是群众,一边是政府,我就是连接它们之间的桥梁。”王曼利认为,作为公交行业的代言人,她通过调研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又把国家、政府的相关决策传达到人民和行业当中,忙碌并快乐着。
履职4年多以来,王曼利提出的所有建议几乎都是围绕着“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在2014年的一条建议中她说“公交车专用道不仅仅是给公交车开的特殊通道,更是人民出行的‘VIP’通道”
这句话当时被很多家媒体转载,甚至有人将这句话形容成“公交车专用道”的宣传语。王曼利认为这都是最基本的道理,自己只是提炼总结了一下。
通过四年的履职生涯,王曼利认为是人大代表的身份让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甚至是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体会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和获得感,这既是自己的幸运,也是自己的努力。
“五年的任期很短暂,当我回顾履职的过程,虽没有豪言壮举和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也不因虚度而懊悔就很知足了,因为我经历过、成长过,也更加自信和成熟了。”王曼利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