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斯柯达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斯柯达在中国市场销量增幅超过10%,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试水也已开始。
2013年,斯柯达在华遭遇零增长。分析认为,现有品牌体系能力和销售模式,使得斯柯达在实现20万辆销售规模后遭遇 “天花板”。
今年以来,斯柯达中国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今年北京车展上,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表示,斯柯达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品牌定位,一个独立的决策机制,将来再考虑其他方面的改变。
今年6月,依托中捷建交65周年契机,斯柯达在捷克驻华使馆举行斯柯达品牌日活动,斯柯达中国总裁韩麦安表示:“斯柯达汽车正在大力推进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车型攻势,并将加速完成全新设计语言在全系车型上的更新换代,这是公司实现2018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提升在华市场品牌知名度
“这只是一个开始,”斯柯达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其品牌日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斯柯达在中国的品牌建设已经驶入快速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斯柯达品牌日,是斯柯达中国与上海大众首次共同举办。此前,品牌日是斯柯达中国的“独角戏”。“斯柯达品牌并不是在夹缝中生存,打造斯柯达独立并明确的品牌形象是双方共识。”上述斯柯达中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斯柯达就在中国市场酝酿改变。与品牌导入中国之初的高速增长不同,斯柯达品牌在2011年之后开始遭遇销量瓶颈。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斯柯达在华销量仅从22万辆增长到23.12万辆,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长率。
“销量达到20万辆之后,品牌力对于销量的支撑开始起作用,”一位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2011年后,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品牌因素在汽车消费中的占比提升,因此斯柯达在此之后遭遇困境。
熟悉中国市场的范安德担任斯柯达全球董事会主席后,2011年开始,斯柯达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管理层调整。
分析认为,强化与上海大众的合作是范安德在华战略推进的重要工作,当初他亲手将斯柯达引入中国国产并置于上海大众框架之下,今天仍需要他不断去平衡斯柯达与上海大众、大众中国之间的各种关系。
因此,范安德开始强调斯柯达在中国运营的独立性与主动权。在他看来,斯柯达不是“大众的小弟”,因为这一品牌有长达120年的历史。
范安德表示,在中国,斯柯达需要一个更独立、更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以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他强调,“在这一点上,上海大众同意我们的观点。”
在他看来,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复苏,取决于产品序列更加丰富,同时取决于斯柯达以及合作伙伴在品牌构建方面的觉醒。未来,延续这一思路,斯柯达品牌的“中国故事”刚刚开始。
明年完成设计语言换代
在中国市场,斯柯达有一个五年销量增幅超过100%的“大计划”。为了支撑斯柯达品牌“2018战略”,即2018年斯柯达品牌销量达到150万辆,中国市场在2018年要贡献超过三分之一的销量,也就是超过50万辆。
而在2013年,斯柯达中国市场销量为22.15万辆,也就是说,从2014年开始,斯柯达在华销量年均增长要达到18%左右,这一增幅大大高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速。
但是,韩麦安再次重申斯柯达中国“2018战略”一定会实现。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斯柯达在品牌建设、产品导入等多个方面开始加速布局。
在品牌方面,斯柯达试图通过全新设计语言,加速梳理品牌独立性,提高可辨识度。斯柯达汽车传播部负责人冯檀博告诉记者,“全新设计语言充分体现了斯柯达品牌的活力和价值,表明斯柯达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现代品牌,致力于满足追求高品质、面向未来的消费者需求。”
根据目前的计划,到2015年,斯柯达将完成全新设计语言在全系车型上的更新换代。
在产品方面,为实现“2018战略”,斯柯达开始发起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车型攻势。2013年对于斯柯达汽车来说是“车型之年”,全年共计推出8款全新或改款车型。
从2014年~2016年,斯柯达计划平均每半年推出一款全新或改款车型。
在中国市场,2013年,斯柯达引入了新明锐和SUV车型野帝,并将昊锐改名为速派再次推向市场。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唯一可圈可点的车型仍然是Rapid昕锐。“野帝只是一个开始,”范安德表示,“从长远考虑,斯柯达在中国会有两到三种SUV车型。”
上述斯柯达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线有限,现在正在进行调整,明年会在中国市场引进新款速派,也会引进新款晶锐车型。这会进一步推动斯柯达在中国的增长。
他告诉记者,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斯柯达品牌在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中仍较为陌生,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以及产品元素上,斯柯达已经发力,市场成效将逐渐显现。